教研頻道2023-2024學年第八期202404 二維碼
31
發表時間:2024-04-03 22:05 教研頻道2023-2024學年第八期202404 福州第十八中學教科室 從問題到課題: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路徑新時代教育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中小學教師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育科研能力已經成為學科知識以外的又一項教師必備技能。有人把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比喻成“過日子”,提出了“不搞教學過不了日子,不搞教研過不了好日子,不搞科研好日子過不長”的觀點。這說明了教育科研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那對一線教師而言,應具備哪些能力,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嘗試。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任何問題的解決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中小學一線的教育科研工作也是如此,發現問題是研究的第一步。發現問題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出發點,也是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內在動力,有了這個動力,就會生發出教育科研的行動。在一線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發現問題才能形成教育科研的內驅力?1.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建構生成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以課堂為“主陣地”,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除了達成教學目標外,也會生發出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教師應及時捕捉到這些信息,發現問題。例如,某教育集團的多所小學在一次數學研討活動的展示課后,學科組在教學研討中,發現了數學活動情境創設、學生課堂討論時機、學生數感形成等方面的若干問題。于是,就以此為契機,開展了“建構良好數學活動情境的應用性研究”“小組教學中最佳討論時機的研究”“培養學生數感的教學策略研究”“小學數學低段教學中建立數學模型的研究”等相關課題的研究,很好地促進了集團內各學校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工作。2.在教育教學的困惑中發現問題 在很多中小學,一線教師已經把教育科研作為改變自身教育教學現狀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也明確提出要鼓勵中小學教師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究活動,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廣大一線教師應針對教育教學中的困惑進行思考,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將其轉化為教育科研的行動。例如,某初中物理教師在中考前復習“估測”考點時,針對落實效果不佳的困惑,進行了“初中物理估測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研究”的小課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在教學研究的實施中發現問題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新的課程理念進入教師的視野,于是不管是在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上,還是在對學科知識的處理上,教師都能發現許多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教育科研就成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一位化學教研員以高中化學作業為研究的出發點,在研究中發現了許多問題。于是,就將研究重心進行調整,開展了“高中化學‘問題鏈’作業體系的構建”課題研究。研究活動通過對學生作業中的問題進行歸納,研究高中化學習題作業“問題鏈”構建的基本途徑與方法,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和較強的實踐意義。 我們常說,問題即課題,但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轉變為研究的課題。在多年的教育科研工作中,筆者發現很多一線教師經常會混淆教育教學問題與教育科研課題的概念。有的教師直接將教育教學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對某些問題而言,由于缺少了對相關問題的專業思考與價值分析,若以課題的形式開展研究,就會在抓手或路徑方面把握不準,造成課題研究的目標不明確,這樣的“課題”也只是呈現出一個客觀的“問題”而已。那如何將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提煉成研究的課題?1.理解問題的價值所在 在教學的問題中,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具備作為教育科研課題研究的價值。就一線教育教學而言,問題的研究價值體現主要是看對該問題的研究是否對教育教學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同時,即便是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果與現實的政策、環境相背離,即便它有一定的操作層面優勢,也是沒有研究意義與必要的。這樣沒有價值的問題是不能轉變為課題的。 例如,某學?;趯W科間融合的思考,確立了研究的課題為“初中物理學科與多媒體技術結合的策略研究”。依據上述觀點分析,它屬于沒有價值或價值不大的問題,即便是研究出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也是對教學沒有指導意義的。具體原因為:第一,現實的教育環境已經進入到“信息化2.0時代”,像多媒體這種只具備單向輸出不具有生成功能的手段已經是歷史,沒有現實意義的;第二,現在的教學已經發展到學科與技術之間的相互融合階段,簡單的物理層面的“結合、整合”已經被歷史淘汰了。故此,像這些不符合現實教育環境和教育發展的問題,顯然不具有研究的價值,也不能轉變為課題。 再如,某中心城區基于區域內的教育發展,發現了“中小幼”教育的銜接問題越來越突出,令學生家長們焦慮的區域內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等方面的問題較為集中,區教育局就組織區域內專家和教師,進行了“關于學區內‘中小幼’銜接一體化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通過調研“中小幼”銜接的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和困惑點,探索不同學段、不同學校之間的帶動機制,解決了許多“中小幼”銜接的實質性問題。這樣的研究,打破了校際壁壘,縮小了區域內校際差距,實現了校際資源的共建共享、優勢互補、同步管理,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習慣培養、學生心理、家校共育等方面做好“中小幼”教育的銜接,消除“中小幼”招生季社會的躁動,解決了人民群眾重點關注的問題,研究極具實踐與推廣價值。2.確定問題的研究重點 開展教育科研要從自己意識到的無現成答案的諸多問題中,經過選擇來確定所要研究的中心問題(也就是研究重點)。它是教育科研的起點,也是關鍵點,決定了教育科研活動的方向、價值和可行性,直接關系到教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和科研最終成果的水平。一線教師要想將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提煉成研究的課題,就要對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凝練,得出問題中的研究重點。 如某學?;谛畔⒓夹g與課堂教學融合的問題,提出“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課題。這一課題研究內容寬泛、繁雜,研究重點不突出。首先是研究內容的多樣性?!靶畔⒓夹g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所界定的因素太多,可以界定為課堂教學中內容的融合、手段的融合、方式的融合、策略的融合、評價的融合、參與度的融合等,同時對深度融合的程度、效果也可以有不同的考量。其次是研究對象的多元性。該課題研究的學科、學段、生源情況也不清楚,勢必會使研究變得復雜,增加研究的負重感。再次就是研究方法不確定。該課題沒有確定是策略研究、途徑研究、實證研究、實驗研究還是實踐研究,自然也會給研究帶來一定的麻煩。因此,這個課題的研究,由于研究重點的不確定,對于一線教師而言,肯定是力不從心的。如將課題改為“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深度融合的途徑研究”就會好許多。 另外,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把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轉變為教育科研的課題,一定要處理好問題與課題的關系。特別是要針對問題進行“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分析論證,因為有些問題不涉及這兩個變量的關系,自然也就不具備轉變為教育科研的“課題”條件。 所謂“帶題運作”,是指一線教師應當以課題研究為載體,通過課題研究帶動教育教學現狀的改善。教育科學研究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教育存在進行認識與發現的活動,其任務是建構教育科學的知識系統。正是這種觀點使得人們往往把教育科學研究看作一種“以理論為取向的、重在描述和解釋教育的研究”。雖然一線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與學者、專家的教育科研不同,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把教育科研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部分,以自身的視角發現問題,再通過分析將其提煉成課題,并在研究中感悟,在實踐中反思,是可以大大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所以,中小學教育科研必須要關注課題研究的規范性,否則研究就會困難重重,甚至是無果而終。具體而言,廣大一線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1.課題名稱的表述規范 當選題方向確立后,課題名稱的表述一定要規范。一般情況下,中小學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課題名稱應采用陳述式的表達方式,最好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研究對象、研究的問題和方法。這樣可有效避免研究的不確定性,也可避免課題過大、過難和過于籠統的現象發生。同時應注意課題的標題與研究內容的一致性。如課題“×××策略的研究”,應是對該策略的產生、命名、內容、實施、評價等關鍵要素進行研究;而“×××的策略研究”應是對一種教育教學行為的幾種實施策略進行實踐與比較分析。這兩個課題的表述,雖文字表述相近,但兩者的研究內容截然不同。2.課題研究的操作規范 中 小學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的本質是科學研究或科學研究的一部分,同樣要有觀點是否正確、論據是否充分、研究方法是否適恰、研究過程是否嚴謹、數據結論是否真實可靠、研究成果是否合理、研究效果是否顯著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所以,當一線教師把問題轉變為課題進行研究時,就要了解和遵循課題研究過程中的許多“技術”問題。(1)研究背景的闡述 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是為了解決教與學實踐過程中教育教學目標、內容、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協調、不和諧的問題與矛盾。這種研究以中小學教師和管理者為主體,將教育教學實踐和教育管理過程中已出現的或可能存在的問題作為課題,設計出研究方案,并逐個解決問題。所以,闡述研究背景時,必須要先了解國內外的研究狀態,并做文獻分析。如果是有人已經做過相關的研究工作,應該交代他做到了什么地步,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觸及,以避免重復研究。需要指出的是,文獻分析是對所研究問題的已有文獻進行梳理,通過閱覽、分析、整理,提煉出當前課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由此作出綜合性介紹和闡述,它是“分析”而不是“羅列”。 操作過程一般為:搜索并閱讀國內外對此問題研究的成果或論文,然后提煉出代表性的觀點,再用批判的眼光,綜合分析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共同點、不同點、優點與缺點,總結出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書寫體例多為:國外研究現狀、國內研究現狀和自身的認識三部分。這里講的“自身的認識”主要是闡述本課題的現實價值和研究的創新之處。有些課題研究涉及理論和理念創新,則還要闡釋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2)研究方法的選擇 所謂“研究方法”是指為了解決問題所采取的途徑、手段和程序。不同的課題需要有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教學現狀必定離不開調查法;研究優化教學過程宜采用行動研究法;研究教師培養可采用經驗總結法;研究轉化“學困生”可采用個案法等。但在實際的研究中,一個課題往往要采用多種研究方法:基礎性理論研究一般多采用演繹法或歸納法;應用性實證研究會以行動研究為主,輔以文獻、調查、經驗總結等方法。 中小學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的方法一般包括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統計分析法、比較研究法、訪談法等。在文本表述上要注意,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敘述清楚“做什么”和“怎樣做”。如要用調查法,則要講清調查的目的、任務、對象、范圍、方法、問卷的設計或來源等。(3)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的界定 中小學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界定不清的情況,進而嚴重影響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所以,厘清研究目標、廓清研究內容、明確成果形態的表述至關重要。一般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理解: 一般來講,一項課題的研究都是著力解決一個問題,因此課題的研究主題具有唯一性。該研究主題一般是由一個較完整的目標體系呈現出來,每項研究目標都要指向問題解決的方式。這樣,研究主題就會被分解為幾個高度相關的具體研究任務,力求問題的解決。故此,有效梳理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是課題研究的重要一環。 研究目標表述的清晰與準確程度,直接影響著研究活動能否有效地開展。對此,我們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目標表述不要過于籠統,以至于放在很多課題中都適用,失去了自己課題研究的獨特性;二是目標表述也不能太具體,將其表述得十分詳細、具體、全面,這樣研究目標就成了工作目標和研究內容。 研究目標的表述最好采用列條目的方式,用一些行為動詞,如“了解······探索······確定······構建······形成······建立······”,這樣就清晰明了了。研究內容是指具體闡述研究工作從哪方面展開、具體做哪些工作,或是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為幾個小問題或問題的幾個方面。研究內容的多少與課題大小有著直接關系:課題大,研究內容就多;課題小,研究內容自然就少??傊?,研究內容必須準確體現所研究的主題。(4)研究成果與研究效果的區別 很多一線中小學教師的研究報告,經常會將研究成果與研究效果表述得似是而非,甚至混為一談,其實它們是有本質區別的。首先,從文本角度講,研究成果多用于開題報告(預設研究成果)、結題報告(研究報告),而研究效果多用于中期報告或工作報告。其次,從文字表述上講,研究成果是要闡述“研究的結果”是什么,即解決了哪些具體問題,多指具體的操作策略、基本模式、方法策略等,而研究效果是表述“研究的結果”怎么樣,即得到哪些具體的好處,多為通過研究后的變化情況獲獎情況等。另外,要注意中小學教研課題的研究多數屬于應用性實證研究,這類課題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操作性方案。所以,研究成果的表述中,就沒必要將其再劃分出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和技術成果了。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新時代的教師而言,教育科研能力已經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能。因此,廣大中小學教師要不斷學習,以專業標準要求自己,加強對教育教學的研究。 來源|本文來源于《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部分內容有所刪改。作者|郜建輝(作者單位:天津市紅橋區教師發展中心)
文章分類:
教研園地
|